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读书笔记 #写作 漫画=角色+故事+世界观+主题 有关于王道漫画的黄金大道,荒木老贼给出了这样一套公式,重要性由高到低。

角色

这不仅让我想起蛤蟆在知乎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在商业化作品的开篇先把角色立好,前三章最好只出现主角。
如何把角色的人物形象立住?荒木给出他自己的解法,用身世调查书,把一个角色的样貌性格家世等等记录下来。作者必须先把角色立好,在脑海中勾画清晰,否则是无法表述描绘清楚的。明确了属性形象,在期间倾注了情感,最终角色才会活灵活现。
角色绝不能重复,主角不能被读者讨厌,而配角则不一定。
在设定完角色属性与背景后,如何让角色动起来呢?这便是动机。
动机、勇气、七情六欲,需要符合正面伦理,符合人最朴素的正义感。
英雄的必备条件是孤独,追逐内心真正重要的事物,主角要凭一己之力解决困难。

故事

要让角色去决定故事,故事可能过长一时间想不清,先确认开头和结尾,再用情节不断填充,情节将不断吸引和刺激读者情绪。
故事的基础便是起承转合,这是故事的铁则。与其用脑子思考不如用身体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观察起承转合。 起:介绍主角、背景等等 承:遇到了什么困难境遇 转:一边让主角解决困难,一边尝试加重困难,让主角获得成长 合:胜利或者问题解决的happy ending
王道漫画的核心一定是不断地成长,这种成长在真实生活中难以感受,所以作品中一旦出现就会被读者们敏锐地捕捉到并感知。故意让主角受挫是有违王道的,读者并不想看见主角走下坡路。
如果没有伏笔,故事里面绝不能让与故事展开、角色、世界观无关的东西强行出场。
别让主角因为自己的脑残行为而陷入困境,这是在给读者喂屎。
把握好正负平衡,尝试掌握让负能量变为正能量的方法。
并不需要把剧情全部构思清楚,而是想好场景会出现哪些角色?角色是怎样的?会遇到哪些难题?再把角色扔进这个场景或者局面里,自然而然会产生故事。就像作者就算不去构思故事,角色也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但确认好结尾,结尾不能任由角色塑造,结尾必须满足读者的某些情绪和期待,好的结尾(合)将大大提升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和喜爱程度。如果能在结尾前拿出一个让读者心惊胆战不知该如何解决的难题,尔后又顺利解决的话,就能牢牢把握住读者的心。

设定

角色的言谈举止,所处的背景环境应当自然流露出来。
在撰写台词时一定要保持自然和真实,不要驱使角色去行动,而是站在角色的角度出发,会去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描述是不是清晰易懂?不要为了逼格而用太多修饰性的词藻。
如果角色设定超出了作者理解范围,那么必须进行详细严密的背景调查。哪些话是不应该从这个角色中说出来的?时代背景风貌如何?角色在这个环境下有哪些影响?就算无法完整展现时代风貌,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透露出来。
文娱作品是人类本能的追求,而悬疑则是娱乐的根本。悬疑的定义就是“追寻一个谜团”,设定并解开一个谜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刺激到作者和读者的神经。
重要的部分写实,不重要的部分符号化。先打好扎实的基础,再去尝试比较符号化。

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做背景描写,作为角色们身处的世界。读者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幻想世界并且沉浸其中。
先有世界,再有人,再有故事。
世界观必须有真实感,哪怕是架空世界,也必须能够自圆其说。如果世界观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读者必然无法沉浸其中。
与自己生活的世界相仿却有不同,读者会非常享受这样的幻想世界。
有了足够具有说服力的世界观后,读者才能说服自己沉浸进去。
如上所述,在创作世界观的时候,需要调查的事情数不胜数。或许通过网络来进行调查就已经很足够了,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实际去现场走一遭,用自己的肉眼去一探究竟。
与查阅资料有所不同,实地考察需要耗费时间和劳力,非常辛苦。不过,实际去现场走一趟,可以清晰直观的了解到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部分,脑子里还会时不常的浮现出意想不到的新点子。
调查的再多也不要和盘托出,要围绕世界观去开展,读者想看到的是角色行动以及命运,大段大段的背景描述会阻碍角色的行动发展。
第一条大忌就是,一定不能一上来就说“世界观是这样的哦”,然后叽里咕噜地讲一大通。假设要画一个以寿司店为舞台的漫画,如果上来就说“寿司店老板都起得很早”、“大概几点要出发去河边?”、“到了河边之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等等,没完没了地介绍寿司店相关的知识,那读者就会觉得“赶紧讲故事啊”,开始不耐烦起来。或者,连篇累牍地在那里描写角色的着装,而角色却杵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读者肯定会觉得“衣服的事就差不多得了吧”。
在描写世界观的时候,需要把世界观揉进角色的行动及台词中去。把世界观和主角面对的困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出色地将世界观传达给读者。

主题

忠于自己的喜好,明白作品的主题。
主题就像是幕后大领导,不能够过于直白地描述出来。
主题确认后就永远不能动摇,主题便是作者的思维方式,是作者的个人准则,将之安置于作品的根基中。
青年作者因为人生观还没有确认,故而会产生主题经常动摇的问题。这很常见,就这个主题坚持下去,写到完结为止,再重开新的主题,这样便能披荆斩棘,而不要变来变去。
主题必须符合作者自己的人生
如果只是为了贴合热点,赶潮流而设定不感兴趣的主题,等热度落下去后,作者会开始质疑这个主题究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最终碰壁。
作品能不能火,主题好不好卖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作者能不能和主题产生共鸣,觉得非他不可。之后只要插入足够有魅力能够直击心灵的角色和故事,就一定会成为有趣的作品,读者们也会意识到并买账,这才是内容的王道。

漫画家准则

敷衍了事一定会被看破
作者到底有多大能耐,读者和编辑们一看便知。
不要只是模仿,而是去学习并且化为己用,去超越。随着职业生涯的积累,视角和审美容易固化,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打磨修正自己的审美和思维。
要花上好几年努力才能开花结果,在迷茫的时间里也不要忘记训练基础,同时不断打磨对市场、好作品的认知。
就算交稿时间再紧迫也绝不能敷衍了事,画手的心情是能够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如果心不诚,读者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哪怕再紧急也要一笔一划全心全意地去创作。
但是,如果想要画出这样的漫画,作者必须要拥有他人无法企及的感性思维和世界观营造能。不管是画功也好世界观也罢,如果作者没有一点什么过人之才的话,那追求气氛描写就非常有可能会失败。可以说,只有那么一小撮天才,才能成功地创作出以气氛为重的漫画。
这么下去的话,是不可能一直画出优质漫画的。取材什么的就不说了,如果连看电影读书这种吸取灵感的时间都没有,那没多久漫画家就该江郎才尽了。
因此,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严格遵守截稿日期。因此在画漫画时,必须要保持一个固定的节奏,这点至关重要,还望各位谨记
我在“基本四大构成”的章节中也曾经说过,如果要画王道漫画的话,就绝不能只靠世界观,而是必须要让“基本四大构成”彼此之间紧密联系、融会贯通才行。
对漫画家来说,“想画什么?”、“为什么要画?”,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命题。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画漫画的话,那就算作品真的火了,也会因为作者的关注点从一开始就是“想让它火”,所以心生满足失去激情,再也画不出什么新东西。接着作者就会开始寻找邪门歪道,完全迷失方向。我虽然不想去否定这种只把漫画当做一时生意的想法,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漫画家,既然想走上王道的话,那还是不要这么算计为妙

点子

点子的诞生与作者息息相关,应该贴合作者的人生与实际生活。从作者的身边去挖掘点子。 我一直都保持着记录自己身边的各种“有意思”的见闻、然后总结到点子簿中的习惯。
不过,不管一件事情“多么有意思”,我也不会当场就记下来。虽然我经常会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把这些事忘得一干二净,但我也不会去在意,这是因为,会忘掉就说明那些事根本没那么有趣。倘若一件事真的足够有趣的话,那肯定早晚能想起来。
点子诞生的势头非常明显,呼之欲出,当遇到这样的人和事的时候,千万不能让机会从手中溜走。不能因为“自己无法理解”就把一件事屏蔽在外,而是要通过分析“为什么这个人会这么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听到这样的意见,我自己会作何思考?”等一系列问题,来学习自己所不具备的观点。此外,就算是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事物,但倘若能了解爱好者的观点的话,自己的世界观就能够得到拓展,从中也可以诞生出新的点子。
相反的,如果能够一直对事物保持着浓厚兴趣,时时刻刻伸长自己的触角,以坦诚的心态面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那么点子就不可能枯竭。我希望各位也可以保持这种“坦诚”的心态。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限定在一个小圈子里,出圈的东西一律无视,这种“自满”的态度是万万不可的。
如果什么时候我因为“必须要找个什么梗出来”而感到十分痛苦的话,那就说明我也该退休了。就现在来看,点子簿中记录的东西仍旧取之不尽,我也可以继续从事漫画家的工作,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虽然我以前曾经担心自己在体力上可能有点吃不消了,也考虑过“到了 50 岁就功成身退”,但是趁着兴趣未尽,我想再稍微继续从事漫画家的工作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

在剧情刻画阶段,可以思考我最想创作些什么?我想给读者传达些什么?来决定剧情的优先级重要程度,这样便能达成剧情的平衡。
如同电影一样,尽量让视角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移动,否则读者很可能搞不清楚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在完工的一瞬间会很有成就感,但我却时常保持着“把画完的东西忘掉”的态度,不再回顾过去。就算在觉得自己“画出了好作品啊!”的时候,也会马上将这种感觉抛诸脑后。因为我觉得,倘若人要是满足于“自己画过的杰作”的话,那下一次创作的灵感就会枯竭了。出于同样的理由,就算受到了别人的赞扬,我也不会当真。只有小孩才会在夸奖中得到成长,只有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下一部作品的启示,才能不断地创作下去
我有时也会负责审阅新人漫画家的作品,在评价的时候,我会依照 “导入部分,能不能抓住读者的心,能不能让读者入戏?”、“是如何描绘故事背景的?”、“人物刻画够不够出色?”这三个标准
作为故事创作的主干只要有一个便可以,多了反而会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十分混乱,尤其对于短篇来说。
设计好故事的种子(角色、世界观、开头、结尾),让它自然而然生长。
首先让读者对角色产生兴趣,角色先于故事,这是漫画创作的铁则。
角色的刻画在于其动机。
适当地让角色暴露些弱点反而会让角色形象更加丰满多了些人情味,而不是高高立于天上。
如果不认真刻画,那么漫画的世界观便会站不住脚,这一点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故事,还是要让主角破解一个个谜题不断地向前进发,获得成长,必须是充满正能量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角要像个英雄,单靠自己的力量来披荆斩棘。
我觉得对于漫画来说,果然还是角色和世界观最为重要,而故事则排在两者之后。
角色与世界的互动产生了故事,而故事彰显了主题?
我觉得所谓长篇漫画,其实就可以理解成是短篇的叠加或者重演。因此,与其一上来就画长篇作品,不如先画几部短篇来作为练习,等能画好短篇了之后,再着手去进行长篇的创作,循序渐进
所谓漫画,都是作者心底激情澎湃的产物,因此并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漫画存在着普遍的“创作方法”,这种想法也不过是自大妄为罢了,必须要去自省才行。而且,正确的方法也不仅限于只有一种
故事的话,主角的性格和动机、存在于此的意义、包括家人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所有的细节全都连接紧密,堪称绝配;丝毫没有多余的台词和分格,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缺、醇和浓厚。此外,从光线的描绘到主角们的表情和服装,画面中的一切全都完美服帖,呈现出“恰到好处”的状态,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明明没在作品中画出来过,可是主角为什么诞生于此?”在这种时候,我们甚至还能自然而然的从中悟出一些作品背后的道理。
不过,我想要事先声明,所谓“黄金大道”,并不是“漫画创作方法”的指南书。 所谓“黄金大道”,是一条谋求更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是一条从现在的所处位置出发,继续向前进发的道路。同时也可以说是一条探寻“自己前进方向”的道路。
我希望本书可以成为一张记载着各式各样漫画创作路线的“地图”。 一张攀登未知高山时所需“地图”;一张前往无人涉足过的处女地时所需的“地图”。 能向前昂首阔步自然最好,但当你陷入迷茫、遭遇烦恼、迷失前路、四处碰壁、脚踩悬崖边的时候,这张“地图”可以帮助你幸存归来。暂且先回到这条“黄金大道”上,稍作休息,静下心来去想一想,然后再继续向前进发。
2024 /10~11 月复盘:仰卧起坐学会坦然地接受失败
Loading...